用棍棒“拍打规劝”孩子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
来源:中工网-工人日报     时间:2023-06-29 08:09:22


(资料图)

史洪举

据澎湃新闻网6月27日报道,近日一段“男童被打后从5楼跳下”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引起广泛关注。安徽省长丰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,视频中男童因贪玩担心母亲责罚,躲到防盗窗外平台上。其母亲担心男童坠楼,用棒状物拍打男童规劝其进屋,后男童跳楼。经医院诊断,男童身体多处骨折,肺部挫伤,暂无生命危险。但通报中用棒状物拍打男童“规劝”其进屋的相关举措,引发网友质疑。

可以说,现场的视频令很多人揪心和后怕,好在男童暂无生命危险,但此次事件是否会给其留下心理阴影和创伤,不好判断。视频显示,即便当时楼下有人大喊“不要再打了”,窗内伸出的长棍仍在击打缩于平台花架一角的男童,直至其跳下,男童家人表示是“担心其坠楼,所以用棍子拍打规劝其进屋”,对此,不少人提出质疑——这种近乎暴力的“规劝”行为是否合适?其母亲的行为导致男童坠楼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?
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棍棒相加地打小孩不是家务事,如果造成严重后果,极有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。

现实生活中,不少家长都信奉“棍棒之下出孝子”“不打不成器”的传统观念,加之一些儿童由于处于叛逆期确实难以管教。如此情况下,如果父母缺少足够的耐心,便极有可能采取“棍棒教育”。而梳理媒体以往的报道不难发现,“棍棒教育”导致的悲剧时有发生,有的家长因为导致孩子身体受到严重伤害,而被认定构成虐待罪、故意伤害罪等,原本美满的家庭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在儿童教育方面,父母无疑是重要的老师。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儿童产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,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教育、适当惩戒、立规矩等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方式。“棍棒教育”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让孩子服软,但从长远看未必会产生良好效果,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、厌学、自卑等不良后果,更有可能导致抑郁、自杀等严重后果。此外,在暴力因素影响下,孩子的内心还可能种下“暴虐种子”,认为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,这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。

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早已明确反对暴力教育方式——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,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,禁止虐待、遗弃未成年人;反家庭暴力法则规定,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,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,不得实施家庭暴力……

孩子自出生起就具有独立的人格,是受法律保护的人,而非父母的附属品或私人财产,更非可以被随意处置、进行体罚乃至虐待的对象。所以“关起门来打小孩”绝不是家务事,家庭内部的暴力行为同样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和惩戒。

进而言之,只有让“禁止体罚”“体罚有错”的教育理念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共识,才能在更大程度上避免教育成为对儿童实施暴力的挡箭牌;只有父母尽到妥善的抚育、教育、保护、惩戒职责,不以“对孩子好”“教育孩子”等为借口让孩子受到伤害,家庭才能真正成为充满温情和关爱的港湾。无论如何,类似“男童被打后从5楼跳下”的悲剧都不能再发生。

标签: